——跟你說話的時候,我好像就沒那麼在意那些味道了,好像就沒那麼在意那些聲音了。一個人的決定完全出於己意,而與他所處的社會無關?一個人的性格,難道與他所遭遇到父母、親人、同儕的對待、冷漠或排擠毫無關係?
不誇張,早應該在半年前就發的心得和摘要XD
本來想和「正常人」這本書看完一起做個對比,但實質上他們聊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正常人」講的是青春焦慮,這本則是更寫實的層面,作者口中的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他是她的親弟弟,一個不被社會所接納的人他所見的世界和周邊人的故事。
本來想和「正常人」這本書看完一起做個對比,但實質上他們聊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正常人」講的是青春焦慮,這本則是更寫實的層面,作者口中的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他是她的親弟弟,一個不被社會所接納的人他所見的世界和周邊人的故事。
一個人若渴望成為「正常人」,控制自己進而社會化。可是什麼是真的自己?
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會影響自己的面貌,自己與這世界相處的方式,不完全由自己決定。
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會影響自己的面貌,自己與這世界相處的方式,不完全由自己決定。
裡面的人乍看是正常的,隨著作者一句句的自我疑問,又看起來像是不正常的。
覺得不正常是因為不理解,藉由無數次溝通,理解了滌的想法後,一切不正常又看似合乎邏輯了。「人們生活在一起,但內在的東西卻沒有交流」正是現在的社會寫照。
覺得不正常是因為不理解,藉由無數次溝通,理解了滌的想法後,一切不正常又看似合乎邏輯了。「人們生活在一起,但內在的東西卻沒有交流」正是現在的社會寫照。
我特別喜歡裡面說的,regard這個詞彙的意涵——看待、關心、注重。
如果有人能了解「我」到底有什麼感覺,而不是想分析我還是評判我,那麼,我定能在那樣的氣候中開花成長。假如治療者能以案主的觀點和感覺去抓住案主在當時所體驗著的內心世界,而他同時又能在這種同理心的過程中保持自身的獨立性,那麼,變化就發生了。
作者所述的為他的親身經歷談,自我剖悉其實為的就是自我療癒。
至所有在社會上有那麼點不一樣,看似正常又不正常的我們。
每個人都有變成怪物的可能性。
至所有在社會上有那麼點不一樣,看似正常又不正常的我們。
每個人都有變成怪物的可能性。